中秋节最新文章
中秋节的来历介绍
中秋节是我国一个极富诗意的佳节,历代的文人学士为歌咏中秋节写下了无数瑰丽的诗篇。据说宋代欢度中秋节的风气达到了顶峰。那么为什么称八月十五为中秋呢?原来,我国的农历分一年为四季的月分是,春季为正月、二月、三月,夏季为四月、五月、六月,秋季为七月、八月、九月;冬季为十月、十一月、十二月。由此可知,农历的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中间,故得名中秋节。 自古以来,我国重视这一节日,大概主要的原因是广大农民经过七八个月战天斗地的繁忙劳动,这时已经到了喜庆丰收的“黄金季节”,所以,我国古书上“八月其获”的记 [中秋节的来历介绍详情]
中秋节的简单介绍
农历的八月十五日,在秋季的正中间,所以这一天叫中秋节。 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要赏月,要吃月饼,为什么中秋节和月字联系在一起呢? 因为八月十五是望日(或望日前后),月亮正圆,空气清新。这时又正是秋分前后,昼和夜的时间一样长。月亮正东恰好受到正面太阳的直射。受光最多,反射最亮。一年中只有中秋的月亮具备上面三个条件。所以,中秋节这一天,月亮最明亮、最皎洁。古代诗人曾经写下“月到中秋分外明”的诗句。 中秋节和月亮的关系这样密切,人们看见圆月,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。所以,有人把中秋节叫做“团圆节 [中秋节的简单介绍详情]
傣族中秋节
花腰傣族人民的中秋节有趣而又别致,最欢乐的要数那些布患(男娃娃)和卜玲(小姑娘)了。中秋节日前七、八天,他们就三五成群地从水田中捞回螺狮,放养在装满清水的上锅里。傣族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清晨,随着坝子里茶花鸡的啼鸣,村村寨寨的傣家人都忙碌起来了,卜冒(伙子)们肩扛火药枪领着撵山狗上山打雀猎兽,妇女们下水摸鱼,成年男人留在家中杀狗宰鹅鸭,老年人把孙男孙女摘采来的山菜制成佐料。 吃过简便的午饭后,阿咪(妈妈)和卜少(姑娘)把浸泡后蒸熟了的糯米饭连甑子端进碓坊里,香喷喷的大白糯米饭引来了乐意助 [傣族中秋节详情]
中秋节的古诗
中秋节的古诗《楼上曲·中秋有忆》 楼上团圈惊月满,剧怜佳节逢秋半。等是一年桂子芳,藕枯菱老新橙黄。 楼外笙歌听已散,水寒江静千帆远。千帆过尽总随伊,倚楼含泪有谁知。《楼上曲·人月圆》 新来消瘦人惊怪,也拟强加餐。那堪连夜,圆辉胜雪,只自无眠。 秋虫四野,笙歌隔院,都到窗前。声声叩我,沉钟记忆,尘锁心弦。《蓬莱中秋节》 蟾宫昨夜梦魂游,仙子含情笑语柔。 羡煞人间温存意,蓬莱人民庆中秋。《中秋节感怀》 张华 玉镜飞天耀古今,欣逢盛世共沉吟。 多情最是邕江月,照彻九州十亿心。关于中秋 [中秋节的古诗详情]
中秋节的由来简短
过中秋节的习俗,在我们的老百姓中间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。每年的阴历八月十五日,我们的老人家就会向月宫中的嫦娥奉献祭品,祈求她赐福给我们。 中秋节令,本来是农民们忙过了田间工作而逍遥自在的时候。他们已经做完了为第二次收获而做的最後工作,如今唯一等侯着和期待着的事,就是丰收。他们与大自然搏斗的经验告诉他们:这丰收的希望可能被一场风雨吹走,也可能被无情的洪水冲去,这些都是他们无力加以控制的。在那些古远的年代里,我们的祖先就选出了一个适中的日子,开始向月中的嫦娥膜拜顶礼,希望她能够缓和一下大自然的 [中秋节的由来简短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