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最新文章
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
过春节时,家家户户都挂桃符,贴上威武的门神和大红的春联,到处映衬得金碧辉煌,喜气洋洋。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 春联是春节贴在门上的吉祥联语,诸如“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”;“岁岁平安日,年年如意春”之类。春联起源於古时候的“桃符”。早在春秋战国时代,便有“户悬桃符”的记载。桃符也称为桃板,是用桃木造成的两块长方形小板。每当过年的时候,在木板上写上符咒,分别钉在两扇板门上,用来“辟邪降福”,除旧立新。在桃符上写春联是五代的後蜀(公元934一965)开始的。据《宋史·蜀世家》载:後蜀主孟昶“每岁除,命学士为 [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详情]
放爆竹
宋代王安石写过着名的元日诗,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古代欢度新年的热烈情景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(辟邪酒)。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。诗中描述的放爆竹和贴门神、春联,是古代过年时最普遍的习俗。放爆竹的来历 放爆竹是历代沿袭下来的,最初只是燃烧竹子罢了。因为竹子有节而中空,燃烧起来後,竹筒舆的空气受热胀破竹腔,发出“哔哔剥剥”的声音。 後来,人们把火药放在竹筒裹,因而发明了“爆竹”。再後来改用纸卷的,也叫炮仗或鞭炮。到了清朝末年,中国已有生产各式各样花炮的专门作坊。春节放爆竹 [放爆竹详情]
鲁西走百病
正月十六日歹是鲁西民间的传统风俗活动“走百病”日。此风俗源于明永乐年间,600余年来在鲁西地区一直流传。据说“正月十六不走动,闺女媳妇定得病”。每年的正月十六日,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,成群结队的走出家门,到野外农田走一走,看一看,可以青春长在,永不衰老。十六这天,妇女还要走娘家。中年以上妇女这天走娘家,是上午去,下午归;青年妇女走娘家,有女婿相送。许多好事者(大部分是农村中的老太太,小姑娘,男孩童)常常聚在村头路边,或显眼、背风朝阳处指指点点,有的大声说笑,有的窃窃私语,谓之“看新女婿”。 [鲁西走百病详情]
伏羲祭祀
中国儿童对人类的祖先伏xi的祭祀历史悠久,古代文献记载也很多。
伏xi祭祀的历史始于春秋战国,秦文公用三座监狱的礼拜在渭水盆地祭祀伏xi已有十年(公元前756年)。
从秦汉到明清,伏xi以三位皇帝的头相继向他献祭,经过2000多年的积累,形成了丰富的献祭形式。 中国的祖先圣地。
在汉代,伏xi被定为春帝,祭祀在春季举行。
唐玄宗六年(747年),三位皇帝分别在春季的3月3日和秋天的9月9日牺牲。
在金章宗(1190年至1196年)的明昌时期,傅庙建在钦州三阳川(今瓜台山)的蜗牛堡内。
从那以后,每年的春,秋两季,每 [伏羲祭祀详情]
四川游百病
在过去,第一个月的16日,四川的成都人习惯了参观城墙。
根据谣言,这将防止他们生病。
今天,如《成都概览》所载:“ 16日,您有一百种疾病(在城墙里四处走动),晚上放烟花,脸庞浓密。
“大多数游客是女性,许多诗歌都描述了这一点。
例如,一个竹笋写道:
游说一百种疾病以避免疮,使花宝宝更忙;
新年十六年后,每个人都被邀请到城墙。
传说很久以前,成都被敌军包围。
当城市中的官兵受到惊吓时,人们举起了剑和棍棒,跑上了围墙保卫城市。
当他们看到墙壁又矮又薄时,他们挖土来加固墙壁。
人们白 [四川游百病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