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的来历
五月初五是我国端午节,也称重五节、端阳节、天中节、午日节、草蒲节、解粽节、浴兰节、女儿节。俗称五月节,冀豫等地还称为“五月单五”。按照古代干支纪年,五月为午月,五月初五即午月午日,所以称之重五或重午。端为首次、第一,所以称端午。五为阳数,所以也称端阳。此日接近一年的一半,所以又称天中节。古时,是日少女须配戴灵符,头答榴花,极尽美艳之姿,所以也称女儿节。唐初该节名称多混用。由于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,为了避讳,就正式将此节定名为端午。 许多大节都是吉月吉日,唯有此节在古人眼里是恶月恶日。这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驱邪避毒活动有关,也与龙图腾崇拜等习俗有关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此节越来越成为纪念先贤的重要节日,伍子青、屈原、孝女曹娥等都是端午祭祀的对象 [端午节的来历详情]
端午节习俗
端午节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习俗。大多数端午节习俗不再常见,尽管许多人仍在农村地区实行。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端午节最受欢迎的活动是赛龙舟。 这个节日的起源据说是当地人在船上划船吓唬鱼并取回屈原的尸体(这位爱国诗人在公元前278年楚国沦陷时淹死在Mil罗江)。这场比赛是企图拯救和恢复屈原身体的象征。 龙舟赛定制在中国南方开始,农历五月初五被选为图腾仪式。龙是图腾的主要象征,因为中国人相信他们是龙的儿子。后来,中国人将这个仪式与端午节联系起来。这个节日活动仅在中国南部举行,在那里它受到不同程度的欢迎。龙舟赛在香港和台湾很受欢迎。 龙舟赛已成为一项国际盛事。这项运动在美国,加拿大,欧洲,澳大利亚,台湾,香港,新加坡和其他国家很受欢迎。部分活动在7月, [端午节习俗详情]